標籤

顯示具有 考試特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考試特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7月2日 星期一

拉馬克的幽靈

Jean-Baptiste Pierre Antoine de Monet, Chevalier de Lamarck,1744,8,1-1829,12,18

相信並且試圖證明用進廢退的人從來也沒停過,事實上90年代就有科學家發現細菌可以主動為了適應環境而促進自身基因的突變;雖然被許多人嗤之以鼻,而我自己則傾向相信地球早期的生命其實遵循的是拉馬克式的演化邏輯(後記20220817)。2018年大學指考有一試題中又出現了拉馬克的幽靈,請看:

 
今年(2018)生物指考試題沒有任何題目涉及達爾文的演化論,顯然是出自命題者的刻意使然,實在有意思。(後記:2019年還是沒有演化論考題,但是卻出了一題所謂出台灣論;
 
 
這題勉強跟演化有關,惟在探討演化親緣性時是以特定關鍵基因;即此基因重要且不可或缺,其DNA序列的歧異程度來做判讀而非簡而化之曰某基因型。基因型只是族群基因庫內決定特定性狀的對偶基因的逢機組合,基因型本身並不能成為演化親緣關係的依據,例如你的O型血的基因型為ii,你絕不會認為有此基因型的個體都跟你有演化上的親緣關係。所以這題明顯不是在考演化,而是硬塞所謂的出台灣論而已)
 
本題最值得思考的問題是,病原體Y對噬菌體X與抗生素Z的生理變化 --- 抗生素Z的輸出蛋白是怎麼出現的?如果此膜蛋白會因為噬菌體X的選擇壓力而消失,顯示此輸出蛋白對病原體Y的正常生理機能運作沒有生存上的影響,由此可合理推測此輸出蛋白是被抗生素Z選擇出來的抗性機制。而科學家早已發現,當天擇壓力不存在時,相應的抗性機制也會消失。所以,整個故事的情節大約是這樣的:

病原體Y的族群中本就存在輸出蛋白這樣的遺傳變異,在抗生素Z的環境壓力下,具有此性狀的病原體Y獲得了生存優勢而大量繁殖,根據生態平衡原理,當環境中某一物種的族群過大時,通常會引來天敵藉以達成生態系的動態平衡;細菌的天敵之一就是噬菌體,而且只要是有細菌的地方通常就能找到噬菌體。演化過程從不偏向哪一方,當噬菌體X以輸出蛋白作為侵入病原體Y的捷徑時(為什麼?多啊!),原本的優勢現在卻變成缺點、被淘汰的對象了,但生命總會找到出口,於是沒有輸出蛋白的病原體Y又取得生存優勢可以大量繁殖了;直到人類將抗生素Z與噬菌體X同時施加在病原體Y的族群中,這才將死了病原體Y,但卻可以救活病人。讀到這裡,你會不會產生這個疑問:為何病原體Y寧可放棄輸出蛋白,以阻止噬菌體X的入侵為當務之急?抗生素Z不是同樣會殺死病原體Y?

不知道這樣的故事有沒有給大家一些啟示?
 
最後,這題有一些用字上的瑕疵。滲透,是指水過膜的擴散作用,抗生素過膜不能用滲透這個詞吧。此外,輸出蛋白語意上是出現在病原體Y聚集後共同產生的生物膜上,但圖解時此蛋白卻標示在病原體Y的細胞膜上。

後記:
有本新書也提到這個非達爾文式的演化觀點: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模擬試題一

1.首先系統化說明生物的形象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的科學家是?(A)拉馬克 (B)達爾文 (C)虎克 (D)孟德爾

2.承上題,這個科學家的演化理論稱為?(A)分離律 (B)天擇說 (C)用進廢退說 (D)細胞學說

3.承上題,這個學說後來被認為是錯誤的,理由是什麼?(A)沒有人相信這個學說 (B)沒有任何生物性狀的變化符合這個理論 (C)所有生物的演化現象皆無法實驗證明 (D)此學說在遺傳學上不具有說服力

A.相信並且試圖證明用進廢退的人從來也沒停過,事實上90年代就有科學家發現細菌可以主動為了適應環境而促進自身基因的突變。我自己則傾向相信地球早期的生命其實遵循的是拉馬克式的演化邏輯。
B.退化的器官(痕跡器官)就能以用進廢退說明,不是嗎?雖然還是以天擇說解釋的較合理。
C.細菌的抗藥性就能以實驗證明。

後記:
2018年大學指考有一試題中又出現了拉馬克的幽靈,請看:https://chiangfm07.blogspot.com/2018/07/blog-post.html


4.天擇說的主要內容如下:甲適者生存、乙過量繁殖、丙產生變異、丁生存競爭,下列有關天擇說內容的排序何者正確?(A)甲乙丙丁 (B)丙乙丁甲 (C)丙甲丁乙 (D)乙丙丁甲

5.下列有關生存競爭後的倖存者的敘述何者正確?(A)此個體的生命可以永遠存活 (B)此族群的生命可以永遠存活 (C)此個體的基因組合已通過環境的篩選而存活 (D)此族群中的所有個體皆可通過環境的篩選而存活
雖然達爾文說天擇是每一天、每一小時都在仔細查看世界上每一種變異,就算只是最輕微的變異;壞的就剔除,所有好的則增加和保存,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某些好的基因與壞的基因落在同一條染色體時,壞的基因也會獲得保留。

6.當天擇壓力存在時,生物的演化(E)程度與時間(T)以及遺傳變異(V)有關,下列何者最能正確表達三者的關係?E(V/T)

7.人類對特定生物所做的育種行為,事實上是一種什麼過程?(A)天擇 (B)人擇 (C)本能 (D)變異

8.複製羊桃莉誕生後,生物複製技術經過十年的發展已經越來越成熟,你認為大規模的複製生物對演化有何影響?(A)促進演化的進行,因為人類可以製造最優秀的物種,增加物種的適應力 (B)促進演化的進行,因為每次複製可產生大量的後代,增加族群的大小,以接受天擇的考驗 (C)阻礙演化的進行,因為技術不純熟,成功率低,造成後代不易產生 (D)阻礙演化的進行,因為複製技術是一種無性生殖,將會產生不具有遺傳變異的後代

9.森林中有松樹(深色樹幹)1000棵,樺樹(淺色樹幹)20棵,今在森林中野放深色蛾200隻,淺色蛾200隻,鳥十隻。20年後,若上述生物仍存活在此森林中,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深色蛾500隻,淺色蛾100 (B)淺色蛾500隻,深色蛾100 (C)深色蛾的數量必大於淺色蛾(D)淺色蛾的數量必大於深色蛾
由於環境偏深色,故深色蛾獲得保護色,因此存活機會大於淺色蛾 

10.承上題,就演化的觀點而言,鳥在這片森林中有何意義?(A)增加物種數量使森林更穩定 (B)促進蛾產生遺傳變異 (C)給予蛾天擇選汰壓力 (D)對蛾的演化沒有影響

11.原核生物與原生生物間最大的差異是?A細胞壁有無 B細胞膜有無 C細胞質有無 D細胞核有無  

12.有關天擇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A)天擇可決定演化的方向,例如馬的腳趾越來越少 (B)環境可從生物的變異中加以選擇 (C)天擇可以創造新的性狀 (D)遺傳變異與天擇作用是生物演化必備的兩大條件
天擇不能創造新性狀,只能從既有的性狀中挑選。能創造新性狀的祇有突變。

13.甲、乙、丙、丁四個地層,若甲地層挖出的化石有三葉蟲;乙地層挖出的化石有恐龍與蕨類;丙地層挖出的化石有腔棘魚、珊瑚等;丁地層挖出的化石有大象、馬等。依年代遠近排列,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A) (B) (C) (D)

14.承上題,古生代的標準化石出現在哪一個地層?(A) (B) (C) (D)

15.根據達爾文的演化論,長頸鹿的頸和腿所以特別長,是由於?(A)為了攝取樹葉,頸及腿不斷生長,多代累積,便愈伸愈長 (B)伸腿和伸頭的動作影響了基因 (C)頸和腿長短的基因表現受環境影響 (D)長頸、長腿者比短頸、短腿者有較佳的生存與繁殖機會
下圖代表地球的地質年代尺,依據此圖回答16~18題。
甲:6      乙:2.4      丙:0.65    丁:0.02億年前    戊:現代

16.有關甲時代地球環境的敘述,下列哪一個選項是正確的?(A)目前人們發現的生物化石都是從這個時代之後才形成 (B)只有在海洋中有生物,陸地上並沒有任何動植物出現(C)此時代為冰河時期,溫度非常低,地球上沒有生物 (D)此時代為高溫融熔狀態,地球上沒有生物
A.6億年之前的化石也有,只不過出土的較少
B.生物登陸大約發生在四億年前,並且是蘚苔類植物先登陸,類似蠍子的節肢動物隨後也上岸了。
C.海底已有許多生物了
D.30多億年前地球就冷到足以產生生命了

17.乙至丙時期稱為中生代 ,下列哪一個選項是不正確的?(A)爬蟲類是這個時期的優勢動物 (B)裸子植物是這個時期的優勢植物 (C)人類運用發達的大腦和靈巧的雙手,開始改變大自然的面貌 (D)演化仍然持續進行中
人類一直到新生代末期才出現 

18.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甲時代以前地球上早已出現可以製造氧氣的生物 (B)恐龍大量滅絕在乙時代 (C)人類出現在丁時代 (D)丙至戊時期是哺乳類與開花植物的世代
恐龍大量滅絕在六千五百萬年前,即中生代末期

19.某個健康的成年男性,關於他細胞內染色體的敘述,何者正確?()精子有些不含X染色體 ()皮膚細胞內沒有X染色體 ()肌細胞內有23條不成對染色體 ()精子內有一對性染色體
精子中有一半不含X染色體,另一半則無Y染色體,因為精細胞來自減數分裂,在此過程中同源的性染色體(XY)必須分離到不同精子內

20.下列何者為爸爸神經細胞內的性染色體?()神經細胞為體細胞,無性染色體 ()22+Y ()44+XY ()XY
雄性任何體細胞中都有性染色體XY44是體染色體。(當然沒有細胞核的細胞除外,exRBC)

21.一對夫婦想生個女孩,這女孩應該由:甲、父方獲得X染色體;乙、父方獲得Y染色體;丙、母方獲得X染色體;丁、母方獲得Y染色體。以上何者正確?()甲丙 ()乙丁 ()甲丁 ()乙丙

22.下列哪一種細胞內一定會具有Y染色體?()男生的精細胞()女生的卵細胞 ()男生的腦細胞 ()女性的神經細胞

23.血友病是一種位在X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遺傳疾病,絕大多數患者為男性,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當女生只具有一個血友病基因時,就會得到血友病 ()媽媽不可能把血友病基因遺傳給女兒 ()爸爸有可能把血友病的基因遺傳給兒子()血友病大部分患者為男性,是因為男性細胞僅有一個X染色體

24.有甲、乙、丙、丁、戊五種不同的生物,已知甲、乙同屬,丙、戊同科不同屬,甲、丙同目不同科,乙丁同綱不同目,則與甲生物同科的是 (A) (B)乙戊 (C)戊 (D)乙丁戊
a.甲乙關係
  甲、乙同屬  甲、乙同科 (同低階必同高階)
b.甲丙關係
    已知甲、丙不同科
c.甲丁關係
  乙、丁不同目  乙、丁不同科 (不同高階必不同低階又甲、乙同科 甲、丁不同科 (=乙;乙  )
d.甲戊關係
  丙、戊同科  又甲、丙不同科  甲、戊不同科
附註:本題不算是難題但比較費事,所以請先跳過,有多餘時間再回頭做它。

後記:這裡有新解法請參考https://chiangfm07.blogspot.tw/2013/10/blog-post_7367.html

25.請問下列有關人類ABO血型遺傳的敘述,哪一個選項是正確的? ()個體內仍屬於單對基因遺傳 ()由兩種基因I、I所控制 ()是顯性基因、I是隱性基因 ()若表現型是A型,則基因型有I、I兩種可能
單對基因遺傳的意思是,一種性狀僅由2個基因控制,ABO血型的確如此,但僅限個體細胞中,若是族群的話就有3個基因

26.若雙親中有一方為O型,則小孩不可能為下列何種血型?()A ()B ()O ()AB
AB血型的基因型中無i基因,因此不可能有O型血的親代

27.下列哪一種血型的組合可產生最多血型組合的後代?()AxAB ()ABxAB ()ABxO ()AxB
A.3 B .3 C .2 D.4

28. ()魚類()鳥類()兩生類()哺乳類()爬蟲類;按脊椎動物的演化次序排列,應為下列何者()甲戊丙乙丁  ()甲戊乙(丙、丁()甲丙戊(乙、丁) ()甲戊丙(乙、丁) 

29. 下列何者不屬於生物技術應用的範圍?(A)利用基因改造生產大豆 (B)利用大腸桿菌產生胰島素 (C)生產出會發螢光的花卉 (D)利用DNA鑑定血緣關係
這題有陷阱,不是操作DNA就是與基因轉殖有關的生物技術。

30.俗稱土番鴨是由雄正番鴨與雌菜鴨交配而來的,根據下列哪一種理由判斷正番鴨與菜鴨不同種?(A) 土番鴨無生殖能力  (B) 正番鴨與菜鴨體型不同  (C) 正番鴨與菜鴨產卵能力不同  (D)正番鴨與菜鴨不會交配產卵

31.依民法第983條規定:直系血親及直系姻親、旁系血親在六親等以內者,不得結婚。請依生物知識判斷,下列何者為其目的? (A)後代一定會出現遺傳疾病 (B)避免親屬關係的混亂 (C)隱性遺傳病可能表現出來 (D)生下正常孩子的機率,一定比生下遺傳病孩子的機率低

32.()酵母菌;()細菌;()藍菌;()青黴菌;()水黴菌,上述哪些生物可以用來提煉抗生素?(A)乙戊 (B)乙丁 (C)甲丙 (D)甲丁
注意:細菌才是提煉抗生素的主要來源。

33.生物演化的過程中,當某一種生物的個體數過多時,彼此間會互相競爭。發生競爭現象的主要原因為下列何者? (A)不同個體的基因組合不同 (B)個體間的性狀有差異 (C)個體數量超過環境所能供應的生存資源 (D)個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不同

34.什麼原因是使馬成為說明演化過程的最佳例證?(A)因為馬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動物 (B)因為馬的形態構造非常簡單 (C)因為目前還有野生馬的存在,所以可以提供比較與研究 (D)因為發現的化石在不同年代出現許多不同的型態

35.某夫婦前往遺傳諮詢中心,請問可以詢問專家何種問題? (A)孩子為「唐氏症」的機率(B)希望下一胎為男孩 (C)計畫生下高智商的孩子 (D)是否罹患AIDS
嚴格講起來,唐氏症不算是遺傳病而是突變,不幸的是,它是可以傳遞給子代的突變。因為當雙親的第21對染色體皆無異常時,原則上沒有與唐氏症相關的遺傳物質(異常的基因或染色體)可遺傳給下一代。不像先天性糖尿病,就是因為親代胰島素基因異常,在生殖過程便可將此性狀傳給子代,這就是非常清楚的遺傳病。
但是如果我們放寬解釋,認定遺傳病是指子代接獲親代給予的遺傳物質發生錯誤的情況,那麼唐氏症的確可說是遺傳病。畢竟,孩子是接收了來自母親多給了一條的第21對染色體。 

36.下列有關生長在麵包上的黑黴菌的敘述,何者正確? (A)利用菌絲分泌酵素,將食物分解再吸收 (B)可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 (C)屬於寄生菌 (D)為原生生物界的生物

37.下列哪些生物遺蹟較容易形成化石? ()長毛象的牙齒;()蕨類植物的細胞壁;()始祖鳥的肌肉;()蟑螂的外殼;()恐龍的排遺物;()草莓的果實。(A)乙丙丁己 (B)甲乙丁戊 (C)丙丁戊己 (D)甲乙丙己

38.藉著保護色,翡翠樹蛙能逃避天敵的捕食,請問形成保護色的演化機制是什麼呢? (A)性狀改變後,經天擇的結果 (B)性狀改變後,經人擇的結果 (C)天擇後,經性狀改變的結果 (D)人擇後,經性狀改變的結果

39.大熊貓:Giant Panda,學名是Ailuropoda melanoleuca,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學名是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為物種命名 (B)第一個字為「屬名」,第二個字為「種名」 (C)Giant Panda」為其俗名 (D)Epiricania melanoleuca為同「種」動物

40.有關生物分類階層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同目」的親緣比「同科」的親緣近 (B) 「同屬」的親緣比「同綱」的親緣近 (C) 「同界」必「同科」 (D) 「同屬」必「同種」

41.()基因是相當穩定的結構,不會受到外界因子的破壞;()因摔跤小腿上留了一個疤,會遺傳給下一代;()經常接觸電磁波、X光可能導致基因突變;()自然突變一定會遺傳給後代;人為導致基因突變則不一定會遺傳給後代;() 化學因子,如亞硝酸鹽、戴奧辛等,也容易造成基因突變;以上敘述正確的有哪些? (A)甲丙 (B)乙丙 (C)甲丁 (D)丙戊

42.有關病毒,請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具有蛋白質的外殼及中心核酸 (B)是原核生物界的生物 (C)沒有核膜,但有具有細胞膜 (D)用高倍的光學顯微鏡即可觀察

44.濫用抗生素導致某些細菌感染的疾病較難醫治,主要的原因為何? (A)細菌突變機率比人類高 (B)抗生素促使細菌產生抗藥性品種 (C)抗藥性細菌因天擇而數量大增 (D)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體

模擬試題二

下列題目是我兩年前選編的,有空的同學練習一下。
1. 養分代謝都由酵素加速進行,酵素可說是生物體內的什麼? (A)代謝物ˉ(B)調節劑ˉ(C)反應物ˉ(D)催化劑
2.科學家分解特定酵素後得到13種不同的胺基酸,由此可知這個酵素最可能是下列何種成分? (A)醣類 (B)脂質 (C)蛋白質 (D)核酸
3.在一定的時間內,受質減少量越多或產物形成量越多表示酵素活性越高。下列哪一張圖所代表的酵素活性最高?      
註:受質減少一單位(如1公克)=產物增加一單位。

4.在「酵素的作用」實驗中,某同學的步驟如下:(1)標示3根試管並各加3ml(毫升)澱粉液;(2)其中兩根試管加3ml唾液另一試管加等量的水,小心搖動試管使內容物均勻混合 ;(3)將一根含有唾液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至沸騰後靜置10分鐘 ;(4)3根試管一起置入40℃的水中作用30分鐘 ;(5)3根試管各加3ml本氏液後隔水加熱。請問上述步驟中哪一個錯誤 (A)1 (B)2 (C)3 (D)4
5.承上題,如果實驗材料都正確,這位同學所做的3根試管可能呈現什麼顏色? (A)三藍色 (B)三橙色 (C)一綠色、一橙色、一藍色 (D) 一紅色、一黃色、一橙色
6.光合作用是指葉綠體中的色素吸收光能,促進化學能產生的過程,請問下列哪一種色素與光合作用有關? (A)亞甲藍 (B)葉綠素 (C)花青素 (D)血紅素
7.光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氧氣,是從下列哪一種物質分解而來的? (A)二氧化碳 (B) (C)葡萄糖 (D)澱粉
8.暗反應需要酵素才能進行,所以下列哪一個因素直接影響暗反應的進行? (A) (B) (C) (D)溫度
9.在「光合作用的探討」實驗中,綠葉經部分遮光處理。請問遮光部位在滴加碘液後呈現什麼顏色? (A)黃褐色 (B)淡藍色 (C)深藍色 (D)紅色
10.承上題,下列推理過程何者正確?
(A)照光綠葉à終止光合作用à消耗澱粉à碘液成深藍色
(B)照光綠葉à光合作用進行à合成澱粉à碘液成黃褐色
(C)遮光綠葉à終止光合作用à消耗澱粉à碘液成黃褐色
(D)遮光綠葉à光合作用進行à合成澱粉à碘液成深藍色
11.下列動物攝取養分的過程,何者正確?
(A)消化à吸收à攝食    (B)攝食à吸收à消化
(C)吸收à消化à攝食    (D)攝食à消化à吸收 
12. 下列有關胃的敘述,何者錯誤 (A)胃的位置在腹腔右上方,可儲存食物 (B)胃可分泌鹽酸,防止食物腐壞 (C)胃可分泌黏液,防止胃壁遭胃酸腐蝕 (D)1982年兩位科學家發現胃幽門桿菌是胃潰瘍的重要因素,為表彰其貢獻,兩人共同獲頒今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13. 對蛋白質、醣類、脂肪進行化學消化(養分的化學本質發生改變的消化作用)的起始器官依次是? (A)口腔、胃、小腸   (B)胃、小腸、口腔  (C)胃、口腔、小腸      (D)小腸、口腔、胃
14.根據下圖,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乙、戊只負責磨碎或推進食物 (B)丙的分泌物由導管送入小腸進行分解作用(C)戊內有絨毛,是吸收食物中所有水分的場所 (D)己分泌的消化液含有消化脂質的酵素

15.下列有關絨毛的敘述,何者錯誤 (A)絨毛可以增加小腸吸收養分的表面積 (B)絨毛內有微血管網與乳糜管 (C)絨毛內微血管網可以運送葡萄糖與胺基酸 (D)食物中的水全部都在小腸的絨毛吸收
16. 陽光下,乳牛吃青草轉變成牛肉。在此過程中進行了許多作用,正確的順序為何?ˉ(A)光合作用→合成作用→消化作用→合成作用 (B)光合作用→合成作用→分解作用→消化作用 (C)合成作用→光合作用→消化作用→合成作用 (D)合成作用→光合作用→合成作用→消化作用
17.植物體內負責運輸的細長細胞排列而成的構造稱為? (A)維管束   (B)葉肉   (C)形成層   (D)根毛
18.雙子葉木本植物的莖,由外到內的構造是? (A)木質部à形成層à韌皮部 (B)形成層à木質部à韌皮部(C)韌皮部à木質部à形成層 (D)韌皮部à形成層à木質部
19.承上題,假如某種動物是以吸食這種植物的養分維生,  請問它會把口器穿刺到下列哪一個部位? (A)韌皮部      (B)木質部   (C)形成層      (D)木材 
20.樹木會出現年輪的原因為何? (A)木質部的細胞生長速度不同 (B)讓人類易於估算樹齡 (C)韌皮部和木質部的顏色不同 (D)韌皮部的細胞生長速度不同
21.水在高等植物體內的吸收與運輸涉及三種作用:毛細作用、滲透作用與蒸散作用。下列配對何者正確? (A)韌皮部---毛細作用  (B)氣孔---蒸散作用 (C)木質部---滲透作用   (D)根毛---毛細作用
22.下列何者與蒸散作用的速率無關?ˉ(A)氣孔數目ˉ(B)陽光強弱ˉ(C)氧氣濃度ˉ(D)土壤中水分含量
23.有關植物葉部構造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ˉ(A)表皮細胞具有保護葉片的功能ˉ(B)葉綠體是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ˉ(C)保衛細胞主要的功能是保護葉片ˉ(D)葉脈負責輸送養分與水分
24.蝗蟲(開放式)和人類(閉鎖式)的循環系統有何差異?(A)心臟有無      (B)血液有無    (C)動脈有無      (D)微血管有無
25.下列有關人類心臟的敘述何者錯誤 (A)位置在胸腔中央偏左 (B)同側的心房與心室間有瓣膜阻止血液逆流 (C)由肌肉組成 (D)心臟所需的氧氣由肺動脈提供
26.下圖為人體心臟的結構圖,其中哪一個構造和大動脈連接在一起? (A)甲 (B)乙 (C)丙 (D)
27.有關血管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測量靜脈才能測得脈博 (B)彈性最好的是動脈 (C)捐血是由動脈抽取血液 (D)靜脈將血液注入心室
※ 血液分析過程,如下圖所示。請根據此圖,回答28~30題:

28. 受傷時,使流出的血液在傷口處凝結,藉以止血的是何者? (A)甲 (B)乙 (C)丙 (D)
29.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後的廢物),主要是由何者送到肺臟排出?(A)(B)(C)(D)
30. 可吞噬病原體的是? (A)甲 (B)乙 (C)丙 (D)
31. 下列哪一條血管內的血液含氧量最高? (A)肺動脈 (B)肺靜脈 (C)微血管 (D)小動脈 
32. 淋巴液的來源是? (A)組織液 (B)血液 (C)血漿 (D)淋巴結液
33. 下列敘述何者為人體淋巴結的功能? (A)過濾血液 (B)防禦作用 (C)運送氧氣 (D)維持血液酸鹼平衡 
34.保護人體的第一道防線是? (A)皮膚和消化道、呼吸道等處的黏膜 (B)吞噬細胞 (C)白血球 (D)接種疫苗
35. 下列何者不是發炎的特徵?ˉ(A)發紅ˉ(B)發熱ˉ(C)淤青ˉ(D)腫痛
最後5題比較花時間,請耐心閱讀後作答,祝你好運。
36. 下圖的A病原體在第一天入侵人體後,人體產生的抗體濃度隨時間而改變(B病原體在A病原體之後侵入)。請根據此圖,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抗體A與抗體B可以使相同的病原體失去感染力 (B) B病原體在第34天入侵人體 (C)乙丙過程都是第二次病原體入侵人體後的免疫反應 (D)丁過程是因為免疫作用具有記憶效應
請仔細閱讀下列短文後回答37~38題

改寫自《科學人》2005年十月號P16
37. 下列名詞的配對,何者錯誤
(A) 綠色黏液---藍綠細菌   (B) 化石燃料---煤炭
(C) 溫室氣體---氧化氮     (D) 酸雨物質---二氧化硫
38. 貝里斯認為要清除化石燃料產生的廢氣可利用下列哪一個過程?
(A)+à
(B)+二氧化碳à++葡萄糖
(C)葡萄糖+à+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à碳酸

請仔細閱讀下列短文後回答39~40題

努力活下去的植物
般植物的氣孔在白天打開,好讓二氧化碳進入綠色細胞,以利光合作用的進行。然而像鳳梨與仙人掌這類植物,因為生活在乾旱缺水的地區,為了減少水的蒸散,白天時氣孔關閉。但是氣孔關閉,二氧化碳便無法進入綠色細胞了。
面對這種困境,鳳梨與仙人掌的生存策略是,晚上開啟氣孔允許二氧化碳在綠色細胞被「固定」成有機酸,儲存在液胞中。到了白天有機酸離開液胞,再經代謝作用後又釋出二氧化碳,進入暗反應,完成光合作用。

39. 為什麼鳳梨在夜晚「固定」的二氧化碳,必須等到白天才能進行暗反應?
    (A) 因為暗反應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進行
    (B) 因為暗反應需要許多酵素參予才能進行
    (C) 因為暗反應需要光反應產生的能量才能進行
    (D) 因為從有機酸代謝成二氧化碳需要很長的時間

40. 下列何者是仙人掌正確的暗反應準備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