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人生的意義?


在回答嗯,這個問題誰也沒有答案,說是回答並不恰當,討論吧,就讓我們共同討論這個「大問題」,然後你自己為它歸納出屬於自己的結論。

你的學長對你說的話是對的。「如果人生的意義要別人告訴你,那麼它將失去意義。」是的,自己的人生,當然由自己決定、自己找出意義。多數人不會願意將自己的生存價值交由他人來定奪,因為這只會顯示出自己是個沒有靈魂的傀儡;然而,我也不相信離群索居、不食人間煙火的人生,能夠產生任何意義,因為那只是自欺欺人的逃避。我想人生的意義,是要自己身在人群的互動中尋覓的。之後,也許是靈光乍現,又或許是醍醐灌頂,你會突然瞭解人生在世,到底所為何來。你這不是已經開始思考了嗎?

人生的意義可以自己創造;可以經由他人來確立;更可以是世代傳承的一部分。人不是螞蟻,但有一點,人與螞蟻並無二致:離開了群體,什麼也不是。加上人類特有的歷史使命感,於是延續使命的人生,同樣讓人熱血沸騰。所以,人生的意義經他人提示,在自我意志的實踐下彰顯,並不會失去它的意義。

請看下列幾個例子的說明:

你知道楊儒門的故事嗎?他被稱為「白米炸彈客」,為了替社會底層的農民們發聲、爭取生存權,不惜犯眾怒的定點放置炸彈。他並非喪心病狂,只是極度哀傷,「哀莫大於心死」在楊儒門身上並不適用,他選擇相信自己的力量是可以改變些什麼的。

據說他原本想去當國際傭兵,臨行前獨自一人騎著單車環繞台灣,有一天當他抵達花蓮,遇見一個小朋友,楊儒門叫他「死囝仔」。「死囝仔是個在花蓮海邊賣椰子水的國中小孩,單親家庭,父親酗酒,三個弟妹全靠他課餘打工收入過活。楊儒門因問路機緣進而與死囝仔成為好友,並在經濟上資助他。不料兩年後,死囝仔因為生病沒錢看醫生,過世了。楊儒門於是開始到世界展望會認養貧童(注:楊儒門並不富有),決心要為孩童與農民的權利奮戰到底。」(摘自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Book/0,3427,112007080500292+11051303+20070805+news,00.html)你想,楊儒門會怎麼看待自己到目前為止的人生?我想他可能會說,是「死囝仔」告訴他選擇這條路(目標),「死囝仔」的「存在」讓楊儒門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 

One piece裡有個角色叫克比,原本克比只是個個性軟弱的男孩,然而在魯夫身上,克比知道了什麼叫做勇往直前:為了自己的理想,奮鬥到死也在所不惜。於是在他心裡面潛伏著的正義感被激活了,他立志無論如何都要成為海軍將領,為了保護平民大眾而戰成為他奮鬥的目標。他的人生因為魯夫的出現有了轉機,並且展現出具體的方向,我相信克比絕不會懷疑自己人生的意義是魯夫「告訴」他的。

最後還是One piece。我非常喜歡它的開場白:「世代傳承的意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夢。只要人們繼續追求自由的答案,這一切的一切都將永不停止。這世界,沒錯,一個追求自由,任憑選擇的世界,就在每個人的眼前無限地延伸。如果我們的夢想可以引導你的方向的話,就去追尋吧,在名為信念的旗幟之下」於是無數人便隨著魯夫去冒險,然後跟著他們笑、和他們一起哭,我想不少年輕人會受到啟發,開始思索信念、夢想與追求自由的答案等的意義。當一個人清楚的意識到自己將要追尋些什麼的時候,這樣的信念會支持他克服挫敗感,產生足夠的勇氣繼續堅持直到成功為止。(參閱看不見不等於不存在!然後呢?一文)

好了,結論是:人生有目標,意義就會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漸浮現。你的同學也許是這個意思,我贊同。而你之所以認為自己有目標,卻不認為那代表自己的人生因而有意義。我猜想原因之ㄧ是,你現在有的只是階段性目標,對於更長遠的未來,你並沒有把握。(其實這正常的很,處在當代這個世界,就算是成人也未必能對自己的將來做保證)。原因之二是,你設定的目標,目前無法執行。畢竟妳所擁有的自由還是有限的,請耐心等待並做好準備(好好唸書是方法之ㄧ)。就像種子也不可能落地後馬上就能萌芽,等待時機成熟是必要的。

附註:類似生命的意義這種大問題請參閱哲學類書籍,蘇菲的世界,這本書被公認是最佳入門書,請利用假期好好研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