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又」找到長壽基因?


一切偉大的歷史事件,初次登場總是悲劇,接著卻又總是以鬧劇收場。

馬克思

 

原本以為喜歡譁眾取寵、誇大其詞是政客的專利,萬萬沒有想到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也來這一套。

話說陽明大學有個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基因—Cisd2,該基因是「影響粒線體結構完整的關鍵,而粒線體是細胞內轉換物質以釋出能量(即呼吸作用,更正確的說法是有氧呼吸)的工廠,對肌肉和神經細胞尤其重要。一旦缺少Cisd2,粒線體將破損、功能失調,老化徵狀便接踵而來。(類似的基因若發生突變,則會導致早衰症,即快速老化)」故事到此,本該結束。然而該校校長吳妍華卻振奮地說:「未來若證實透過調控Cisd2可以延長壽命(看到沒Cisd2壓根兒就未被證實是什麼長壽基因),說不定人類真的可以長生不老!」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一個應該有遠見的大學校長會說的話嗎?我實在很想問問校長,若大夥兒都長生不老,然後呢?

老化現象的成因是複雜的,有人猜測是自由基破壞細胞的累積效應;有人認為是染色體端粒不斷耗損所致;還有人相信這一切都是基因的陰謀(借用道金斯的觀念),又基因是環境選擇下的產物,由此推知大自然並不青睞長生不老。前述的研究結果,顯然再次支持基因與老化間的關聯性。但其實相關的老化基因(我再說一次,這些基因根本不是長壽基因,它們不會讓生物更長壽,只是讓生物不要太短命)早在多年前就有許多科學家提出說明,例如線蟲與果蠅上的例子。所以,現在台灣的科學家發現的老化基因,其實算不上是新聞。既然如此,為什麼這些研究人員要開記者會大肆宣傳?還弄出了一個虛有其表的名詞:長壽基因?說到底還不是為了經費。

我一直告訴學生,有能力就請立志成為科學家,因為真正能解決人類生存所面臨重大問題的人就是科學家;在我的認知裡他們是最優秀的一群。倘若這位校長能告訴大眾目前有多少比例的人承受「早衰症」之苦,而該研究人員的工作成果對這些不幸罹患「早衰症」的病人或許能提供一線生機,我會很期待這群科學家的重大貢獻,也會慶幸台灣還有值得尊敬的大學校長。

他們不從這個角度向大眾說明的原因在於,沒有人在乎。誰會在乎一種罹患率僅有數百萬分之一,而且患者很快的就會離開人世的特殊疾病呢?然而,說到延年益壽,那可是多數人都想聽的。凡是引人注目的(量往往大於質。君不見台灣研究人員無不拚命的製造論文),自然容易獲得支援與資助(純粹因為好奇所作的自然探索,若無實際的應用價值,這類的研究計畫注定只能送往資源回收筒),不是嗎?

嗚乎哀哉,科學家

附註:


最衰者生存一書的第八章總有一天會報廢有相關介紹。

後記:

所謂的長壽基因三不五時總是能登上媒體版面,但隨著它出現頻率的增加,我對相關科學家的厭惡卻也相應提升。我不相信這些科學家不知道老化是一種複雜的生命現象,而他們居然企圖藉調控單一基因的結果來達成提高壽命的目的。一般大眾會這樣相信也就罷了,對生命知之甚詳的科學家能這樣胡說八道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