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人類的壽命為何這麼長?


同學,你問我人類的壽命為什麼這麼長?嗯,這問題不難回答,卻值得深思。且聽我細細道來

        2007年間美國某些州發生了一樁昆蟲界的奇觀。在地底下生活了17(or 13)年的蟬的幼蟲(又稱若蟲),在大約相同的時間裡一起離開暗無天日的土壤環境,奔向光明。然後在一個月的期限內,近十億隻幼蟲必須完成蛻殼、羽化、求偶、產卵等生命傳遞的歷程,同時還得盡一切的力量避免自己被掠食者補食。(對此一自然景觀有興趣的話,請參閱遠流出版的十七年蟬之謎一書)

        它們的生命週期與人類相比較,有一個非常大的差異:蟬寶寶們注定一出生就見不到父母親。這是大自然給生物們出的一道選擇題:你是要自己活的更久一些呢?還是要讓你的孩子有更多的生存機會?生物只要活著,就要消耗資源,但地球的資源有限;這問題在人類現身於生命舞台上後就更嚴重了。親代壽命越長,他們與子代發生資源競爭的機率就越高,這將不利於種族的延續,也就是說,長壽的物種並不是天擇想要的。

        於是在天擇的作用下,許多生物演化出一種特殊的生活史:一旦將寶寶生出來之後,親代的生命也就落幕了。蟬如此、鮭魚如此,「朝生暮死」的蜉蝣更是其中之最。有一回在國家地理頻道中還看到一幕令人動容的畫面。「沒血沒淚」的章魚媽媽在產完卵之後,幾個月不吃「不喝」就守在受精卵旁,為他們提供含氧量較高的水流,並在使盡最後一絲力氣後死去,只為了她那未曾謀面的孩子們

        人類則選擇了另外一個選項。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人類的親代活得久一些不但不會造成人類族群延續上的問題,還變成人類生存所需的一項不可或缺的優勢與條件(人類總是在向大自然挑戰)。此一現象的背景如下:因為人類演化出一個超級大腦與群居的生活模式(二者間似乎存在著正回饋作用),於是基於生存過程中溝通的需求,人類發明了語言與文字,並且在與其他物種的生存競爭中,以大腦為基礎的謀略策劃,日益顯現出它的巨大成效,於是人的腦子就越來越發達,終究讓人類成為所有生物中學習能力最強的物種。

        然而就像大家知道的一個事實:人類並不是上帝所創造出來的完美物體,雖然我們有超強的大腦,但人體結構的其他部分卻未有配套的改變,那就是骨盆。由於骨盆太小,令嬰兒在腦部與其他構造尚未發育完成前就必須出生。所以親代必須延長其存在的歲月,以照顧極為脆弱的嬰兒,藉以提升種族的存活機率。(更多的細節請參閱天下文化出版的最衰者生存》之第八章—總有一天會報廢)

        你說,前面提到的那些壽命相對短暫的生物幼年期也很脆弱,為何就不需要親代的保護?有的,數量就是他們的親代為種族延續生命所提供的防護罩。它們產生的子代數,永遠比掠食者在一定時間內能吃完的多。但由於人是胎生動物,子宮容積有限,因此無法以量取勝,只能以時間換取空間。這是人類壽命必須延長的第一個理由。

        人類壽命為何這麼長的第二個理由是:人類必須後天學習許多生存技能,而有人教導可以使學習更有效率。我們假想一下這個場景,把嬰兒扔進世界上最大的圖書舘裡,就算他有所有生物中最聰明的大腦,你認為他能有效掌握圖書舘內所呈現的人類智慧嗎?尤其是我們的世界已經過於複雜了,我們同時還面臨到太多又太困難的問題,而這些難題可能需要不同世代的人類共同來解決。

        最後,在人類探索自然的過程中,無可避免的也會對自己產生興趣。當人類越來越清楚包括自身在內的生命世界如何運作後,我們便發明了多樣化的工具與技術來操縱生命,諸如手術、麻醉、消毒滅菌、使用抗生素與公共衛生系統的建立等等。這些作為不僅使我們逃脫了天擇的壓力,同時也創造了有史以來最長的人類平均壽命。

        然而,正當越來越多人慶幸自己得以延年益壽之時,地球的災難卻也隱然成形。

        同學,你以為是什麼原因讓當代的所有人都關心生態問題?(上帝也許正在天堂裡竊笑,想知道理由的人請參閱智庫出版的紙牌的秘密一書)你知道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過多引起的、「臭氧洞」是氟氯碳化合物飄到平流層後所造成的,還有野生生物棲所遭到破壞、不當外來種生物的引入、水體優養化、酸雨、過度使用農藥等數不清的污染......追根究柢,所有這些現象的背後只有一個原因,數大的人類。

        人類企圖與上帝鬥智;因為我們總是以擁有非凡的智慧為傲,剛開始我們的確過關斬將,在棋局裡佔了優勢,但現在被將軍了的是人類。以台灣為例,由於壽命的增長,人口老化愈趨嚴重;但台灣只有36千平方公里的面積,許多還是不適合居住的山坡地,2300萬人已接近負荷量了,(從近年來人口不再增加便可推斷出來)因此少子化是必然的趨勢,於是衍生出來的就是人力不足的問題,怎麼辦?人類的智慧是否還能為我們化險為夷?

        上帝手持小扇,微笑看著這棋局。人吶,看你怎麼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