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科班出身的專業教師認為:「『自然科學不需要死背』,是十足的廢話,誰不知道!」,並且還以嘲弄式的口吻說:「生活中應用過多少自然科學的原理呢?」坦白說,這樣的科班與專業,還真是讓人難存敬意!
也不曉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常常聽到自然組的同學說,他們是因為討厭讀死背的科目,才選理組的。這真是天大的誤會啊!理組的同學不僅要死背許多東西,而且這些記憶後的資料庫,還是同學們理解知識的必要條件呢!例如:不死記葉綠體、粒線體等「細胞器官」的構造與功能,同學們就難以體會細胞如何巧妙的轉換能量;不死記「種」的定義,便無法理解在演化過程中,新種怎麼會誕生;不去死記不同遺傳形式中,基因組合(基因型)與性狀(表現型)表現間的關係,同學們又該如何進行遺傳事件的推理呢?
另外,對於真正重要的「應用」自然科學知識,竟然遭到中壢高中盧老師的揶揄,更是讓人感到不解。對中學生而言,大概不會有人期望他們現在就能應用物理學去創造更快的晶片(如果能,當然最好);應用化學與生物學的知識去創造更有效的藥物。我們真正希望的是,同學們能夠應用學到的自然科學知識,去理解或解釋自己生活周遭所發生的人、事、物的變化。例如「隔空抓藥」,這涉及質能守恆的觀念,我們若相信愛因斯坦質能轉換公式,那麼我們應該在「發功」地點測到非常巨大的能量輸入,但是有嗎?又如「基因改良食品」,把動物的基因轉植到植物體內,就會損及它的植物屬性?讓素食者望之卻步?一個基因的產物(也就是蛋白質)就能代表動物,進而影響植物的屬性嗎?把單一或數個基因與其產物等同於生物個體看待,還有比這個更荒謬的事嗎?
最後,我同意盧老師說:「精心設計的題目,是用來整人的」,因為我就常幹這種存心整治學生的事。很多學生總是把生物學當成「背科」來念,殊不知許多生物學知識,其實是推理下的產物。例如,利用達爾文的演化原理,推導出「蛋先」結論的過程(即雞生蛋或蛋生雞所涉及物種起源的問題)。所以,如果在精心設計題目訓練下的學生,能夠早日駕輕就熟地使用他所「死背」得來的知識的話,我是會繼續地去「整」學生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