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3日 星期四

勇敢地抬起頭來吧,鴕鳥。

#11
先看一段深具意涵的影片:
你也興起想飛的衝動了嗎?
20170318
一直以來總是瞧不起文人(泛指沒有科學素養的人),甚至到了厭惡的程度,這與養成過程息息相關。被教育成科學人,我們總是被告知,不僅要知其然,如果可以,還必須得知其所以然。因此,就算我非常喜歡陶淵明的文字與其悠然自得的人生哲學,但卻被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態度給惹火了;這並不是在責怪陶淵明,畢竟就算有那份心,他也絕對使不上那份力,這是歷史背景的必然。這把火要焚燒的對象是,到了現代仍然將頭埋在沙裡的科學鴕鳥;你們不將頭抬起來,世界當然永遠一片闃黑。曾經人們驚懼於傳染病的肆虐,企盼神蹟降臨消弭災禍,但神沒有出現,相對的,巴斯德來了,李斯特、柯霍等人繼承了,人們終於見到了希望之光,終於走出了心靈牢籠;因為這群人勇於將頭抬起來,直接面對敵人。

顏銘俊/不自知的謬誤與歧視

對同性戀族群而言,他們飽受社會歧視,自我壓抑追求幸福與渴求婚姻生活之願望的歷史,卻是自人類歷史上有同性戀出現便開始了(真的假的?若此推論為真,人類的老祖宗為何排斥同性戀者?同性戀既不會傳染,也沒有駭人的外部型態,幾乎就是正常人,我們的祖先為何要抗拒?)。對同性戀族群而言,那絕不是一段僅僅幾年、幾十年的短暫煎熬,而是一場延續了幾百、幾千年的痛史與噩夢。而在那幾百、幾千年的漫長光陰中,不斷織就同性戀族群之痛史與噩夢的,正是一代一代在那些歧視同性戀族群的信念同溫層裡,不斷通過社會制度與教育工作代代傳承、彼此灌輸的各種錯誤信念 (請問你前述的人類老祖宗又是誰教育、灌輸他們這些錯誤信念?邏輯上沒有人,那麼就是與生俱來的囉;換言之就是本能的遺傳,一項行為可以傳遞幾千年,請問理由何在?)──當前台灣社會裡的「反同婚」群體,正在台灣社會裡張揚與宣傳的,正不外如是(不完全同意,其實他們不真正知道自己在反什麼;惟你支持的也未必正確)。因此,台灣在同志婚姻合法化的追求上,真的走得太快了嗎?婚姻平權法,真的是一種急迫的立法嗎?設身處地的想像一下同性戀族群所忍受過的那幾百、幾千年的壓抑處境,我們便會發現:一點也不。(真是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呀。哭完了嗎?哭完了?哭完了就回家吧。改寫自台灣怪談)
 
顏銘俊,你知道你的敵人是誰嗎?反同方、教育與社會制度的謬誤和歧視?都不是,你的敵人其實就是同性戀(注意,不能加者字)。如果一個噩夢可以持續幾百年,上千年,直到此時此刻依然無法清醒,難道你從不懷疑做相同噩夢的人本身就是關鍵?不試著去思考問題的根源所在,只在枝微末節上打轉。濫情、理盲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註:聽說現在的中學生已經不太讀中文古典文字了,問陶淵明是誰,恐怕只會滿臉黑人問號。嗯,陶淵明是誰也許並不重要,但知曉五柳先生的平卻是很有啟發啊。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毎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極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酣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相關檢索
#0同性戀很「自然」?
#1性教育、平權與同性戀
#2歧視與同性戀
#3物極必反
#4離題太遠
#5愛滋病、同性戀與牧師
#6同性戀的科學論述
#7誰「歧視」同性戀者?
#8「恐同」家長是毒瘤?
#9
「恐同」理由嗎?
#10古典性戀
#12走火入魔
#13聽我唱這首歌
#14同婚釋憲文中呈現出來的反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